汉印象丨收藏级紫砂壶
作者:李启山(国工)北京荣宝斋画院在读研修生
中国甲骨文非遗传承人
紫砂壶刻绘.独立原创设计者
【名称】景舟石瓢
【泥料】红降坡泥
【容量】400cc
作者:李启山(国工)北京荣宝斋画院在读研修生
【器型工艺】圆器
泥质温润光滑;平盖,盖板线厚薄正好,盖板线圆整有劲,线条圆润,下边与口结合严密,上边与盖面的交接和顺,壶钮平缓舒展合体,钮似桥顶;直筒暗嘴,长短、粗细的比例恰当,自然,丝毫不相差;壶把与嘴对称,把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三角形线条,把头与壶体结合与嘴相同,自然流畅。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,三足鼎立方显智者胸襟,暗蕴太极,有形而无穷,或曰大视野,宽胸怀,任凭大风大浪,我自巍然不动。







李启山简介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【李启山】

李启山简介:男,宜兴人,1971年生,号“紫岩村夫”,青年陶艺家,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,善设计制陶,擅长陶刻。”中华茗杯””兰亭紫苑”的创办人,对书法、绘画、篆刻、陶艺、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,作品注重诗、书、画、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的表现形式,其装饰题材多以汉文化为主,表现出更厚重文化底蕴。
石瓢壶型简介【详细资料】

石瓢最早称为石铫,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。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,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苏东坡把金属“铫”改为石“铫”,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壶嘴),又有“梁”(壶提)的砂陶之“铫”用来煮茶,这“铫”也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”壶,这可谓最早的紫砂“石铫”壶。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,至陈曼生、杨彭年时期,已有了很大的变化,更趋向文人化、艺术化。
原矿降坡泥简介【详细资料】

何谓降坡泥?90年代初,宜兴政府为开通丁山至宜兴的陶都路,为使公路降坡平坦,筑路工程开始挖坡而无意中挖掘到的部分紫砂原矿,后取名为“降坡泥”,此泥的发现纯属偶然,且存量稀少,是珍稀的泥料之一。降坡泥练制后出现老味十足、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,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,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,直逼明清好泥。
李启山的紫砂壶作品【李启山紫砂壶】
优质服务


访砂网客服
客服微信扫一扫
紫砂壶知识分享
本网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,我们会在48小时内更正或删除。
访砂网微信客服
紫砂壶真伪鉴定
开壶养壶知识分享
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