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瓢】——传统器型的经典演绎,不仅抓住了其精髓,亦选用了原矿青灰段泥,使得整款壶的艺术价值更上一个档次,造型别致,款式经典,工艺细致,增加此壶的可欣赏性,这会是你值得拥有的好壶!此款石瓢采用了较为传统的造型。在壶身正面刻有竹子,体现了艺术家的淡雅的心境。壶身背面将书法与竹刻相融合,苍劲大方而又意境无穷,这样的艺术手法颇具有大家风范,细腻而又饱满的雕刻让我们感到艺术家对作品认真的态度,通身作绘足见老师深厚的功底。









牟锦芬简介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【牟锦芬】

牟锦芬简介:女,宜兴人,1963年生,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(2016年 第六届)、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。1981年毕业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美术班。同年进宜兴彩陶工艺厂、研究所,师从高级工艺师诸葛永南先生,从事现代紫砂艺术创新设计,1983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专修造型设计,得到杨永善、张守智、王晓林等诸多教授的精心指导。
石瓢壶型简介【详细资料】

石瓢最早称为石铫,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。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,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苏东坡把金属“铫”改为石“铫”,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壶嘴),又有“梁”(壶提)的砂陶之“铫”用来煮茶,这“铫”也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”壶,这可谓最早的紫砂“石铫”壶。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,至陈曼生、杨彭年时期,已有了很大的变化,更趋向文人化、艺术化。
牟锦芬的紫砂壶作品【牟锦芬紫砂壶】
优质服务


访砂网客服
客服微信扫一扫
紫砂壶知识分享
本网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,我们会在48小时内更正或删除。
访砂网微信客服
紫砂壶真伪鉴定
开壶养壶知识分享
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