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自古即有五色土、岩中泥、富贵土等之别称,其色泽细腻,绚丽多彩,其中以红、紫、米黄为紫砂泥的基色。故现在匠人所用的原料,包括红泥、紫泥及段泥三种,统称紫砂泥。 这三种基泥由于地质成形条件不同,矿层分布不同,泥中泥的矿层深不同,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,则色泽变化多端。
在众多泥料之中,有一种泥堪称紫砂中的精品,这便是朱泥。然而在朱泥之中若还要评出魁首的话,大红袍则当仁不让了。关于大红袍名字的由来,民间或有传说,称其与福建武夷岩茶“大红袍”有关。大红袍茶树,早春萌芽时,茶芽呈红色,远观通树红艳若火,恰似红袍披身,故得名“大红袍”。
后潮州茶人讲究喝功夫茶,推崇茶、壶匹配,极品朱泥便与大红袍茶完美邂逅,茶色壶色浑然一体,足谓“天作之合”。久之,“大红袍”便成了极品朱泥壶的代名。
如今谈及朱泥之大红袍,大致分为了两种:一种是“古代大红袍”,此泥以明末清初壶艺名家惠孟臣所作为代表,然具体泥性特色至今已无人知晓;另一种是“现代大红袍”,选上品朱泥料高温烧制,使之呈现瑰丽的朱红色,媲美古书所载之“大红袍”。
大红袍之所以称为朱泥中的极品,行内之人概括了三点,即“一少、二难、三奇”。
“一少”指其矿料极其稀少。从泥料的归属看,大红袍首归红泥类,次属朱泥类,是朱泥中的极品。原矿零星散落的分布于朱泥矿层之中,即为质地纯正的嫩泥风化后陷落于朱泥矿层之间,有着“泥中核”之称,挑选实为不易,出矿量极低。
“二难”讲其制作和烧成难度很多。大红袍泥料张力低,收缩比远远大于紫泥系,制作时不易掌握泥性,且黏土物比例大,黏性极好,制作时易粘工具,难于成型,若非制壶好手,极难制作。而在烧制时易起节皱、开裂、塌陷、变形,窑温轻者则偏黄,重者则气泡变形,成品率较低,经常遇到一窑三把壶全部烧裂的情况,令人扼腕痛惜。
“三奇”说的是养泡效果奇特。大红袍虽属于朱泥,然而其砂性却是所有朱泥中独有的。作品烧成后,质感强烈,透气性极好。朱泥作品一般烧结度相对较高,透气性能差,然而令人神奇的是,大红袍作品,使用初期,壶面会有水珠不断渗出,经过一段时间泡养,形成包浆后,则无水渗出。泡茶时不夺茶香,易展扬香而聚甘柔,尤以适宜冲泡乌龙、岩茶等。
大红袍成品,呈色朱红微嫣,砂感绵密柔滑,水色温润,用热水浇淋立展娇嫩鲜红,壶身紫光游移遽现,风韵令爱壶之人心驰神醉。称其朱泥中之极品当之无愧。冲养日久,成色温润,美不胜收,既一望而知,心生喜欢,也耐得住细看,经得住把玩,这种宽容与大气,彰显了大红袍的气度与尊贵,令玩家爱不释手。
紫砂壶作品集
本网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,我们会在48小时内更正或删除。
访砂网微信客服
紫砂壶真伪鉴定
开壶养壶知识分享
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