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

2020年4月2日17:37:44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已关闭评论 133,103

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潘春芳作品【石瓢】原矿红泥调砂·260cc 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传统经典的器型配以纯正的泥料。整器线面简洁明快,还不失沉稳大度,壶嘴采用有力的直筒形, 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 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

出水的力度更加佳,壶把倒三角有力而为。观之整器,实乃收藏实用之佳品。【重器】

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

石瓢壶型由来:石瓢最早称为石铫,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。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,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苏东坡把金属“铫”改为石“铫”,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壶嘴),又有“梁”(壶提)的砂陶之“铫”用来煮茶,这“铫”也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”壶,这可谓最早的紫砂“石铫”壶。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,至陈曼生、杨彭年时期,已有了很大的变化,更趋向文人化、艺术化。

“曼生石铫”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使用稳当,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畅顺,壶身呈“金字塔”式,观赏端庄。“曼生石铫”与“子沾石铫”相比,虽同为彭年所制,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,后者则刚烈而古拙,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。那么,紫砂“石铫”何时称“石瓢”呢?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,顾引用古文“弱水三千,仅饮一瓢”,“石铫”应称“石瓢”,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。

紫砂鉴赏丨潘春芳·石瓢壶

作者简介:潘春芳,1936年9月生于江苏宜兴,1955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,师从朱可心学艺。1964年毕业于中央艺术陶瓷系本科,1978年入研究生班。1981年入南京艺术学院,主持陶艺专业工作。潘春芳紫砂壶,1987年主编《紫砂陶器造型》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;1987年《砂壶集》由香港远东出版社出版;1992年《茗壶竞艳》(主要编委)由译林出版社出版;1998年《宜兴紫砂》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。陶艺作品《藏女》、《石城南瓜茶具》、《彩釉挂盘》曾获得各种奖项。1995年及1999年先后以中国陶艺代表团成员身份访问欧洲及日本。曾多次在美国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台湾等地讲学,并举办夫妇陶艺作品展。

紫砂壶作品集

weinxin weinxin
访砂网客服
客服微信扫一扫
紫砂壶知识分享

本网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,我们会在48小时内更正或删除。